中新網綿陽3月11日電 (楊超曾雲)“天變藍,水變清,每天出來走走也是一種享受。”初春時節,占地4.2萬平方米的時代廣場上清風拂面,柳芽吐綠,一派春意融融。居民李長虹說,經過改造提升,新增照明、音響、綠化等基礎設施後,這裡已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健身的新去處。
  這愜意一幕是發生在四川綿陽的一段生活切片。在推崇創新驅動發展的同時,“讓幸福民生成為第一取向”成為這座全國文明城市追求的目標。
  “群眾開出‘民生訂單’,再由各級政府‘定向供貨’,著力解決群眾最為關切的民生熱點,努力實現由保障民生向幸福民生轉變。”綿陽市市長林書成如是註解。
  大街上,一輛輛嶄新的公交車穿梭其間。“新型客車帶空調,冬暖夏涼,票價只需一塊錢,很舒適。”談及當地的“民生公交”,選擇每天乘公交出行的市民楊蓉贊不絕口。
  據綿陽市目督辦副主任黃琨介紹,去年以來綿陽實施的民生工程包括就業促進、扶貧解困、醫療衛生、生態環境等十大項,投入資金100.4億元,完成省市民生項目189個,最低工資標準提高20%,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上調15%……“這一張張‘民生答卷’最終全部遞交民眾審閱。”
  幹部腳粘土,群眾心不堵。在綿陽所開展的“掛幫包”、“千名幹部進社區”和“與失地農民接對子”中,近20萬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服務困難群眾11萬戶、37.4萬人,幫扶錢物總價值2.31億元,送去群眾急需的致富項目9234個。
  住有所居。去年以來,綿陽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5244套,基本建成22640套(含續建),發放廉租住房補貼7395戶,共計734萬元。各項指標再度超額完成年度建設目標,數萬群眾喜圓安居夢。
  “守底線,增收入,小康生活一個也不能少”。從2013年1月1日起,綿陽全市2850名環衛工人,在上年每人每月工資上漲200元的基礎上,再次人均增加280元,連續2年漲幅達48%。這些錢來自轉變作風後,壓縮市級部門的行政經費。
  從設立1000萬創業資金,到開通小額擔保貸款“綠色通道”;從出台製定稅收優惠政策,到免費提供創業的辦公場所等,綿陽向全國大學生拋出“橄欖枝”。去年,全市建成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50家,扶持自主創業5112人,帶動吸納就業42986人。“最難就業季”變為“最好創業季”。
  與此同時,綿陽在四川省率先出台《綿陽市生態文明建設考核指標體系》,並率先公佈PM2.5監測數據,打破唯GDP論英雄。日前,央視發佈《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3-2014》報告,綿陽成為“中國最幸福城市”二十強中四川唯一上榜城市。
  綿陽市委書記羅強坦言,“幸福感”來自民生工程深入實施,“追求有質量的增長,讓群眾能感知、共參與、得實惠的‘有感發展’,方現社會和諧。”(完)  (原標題:四川綿陽:由保障民生向幸福民生轉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n15fntc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